您的位置:齐鲁都市网>生活>乐享生活>正文

已经进入高发季!传染性强,做好预防

2024/5/27 11:25:11 来源:

又到了手足口病的流行季。近日有手足口病的相关词条登上热搜,引发热议。

(此处省略热搜截图)

关于此,大家疑惑较多的可能是“听说现在的重症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萨奇A6型引起,是不是打EV71手足口疫苗就没用了?”

江江和苏苏先来答疑,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本期一起来一探究竟!

先来复习下

什么是“手足口病”?

关于手足口病,江江和苏苏每年都要科普不止一次。在我省,每年4~7月及9~11月,都是它疯狂“作恶”的时候。现在正是高发期。。。

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—10天,平均3—5天。临床表现多以发热,口腔黏膜出现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为主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缺乏等症状。

手足口病的特点是不痛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留疤。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,呈自限性,一般预后良好,7—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。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,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

手足口病是是我国丙类传染病,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,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疾病。

主要经粪-口途径、呼吸道飞沫、接触患儿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。

说到易感人群,它总的来说,不挑人(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)。但尤其喜欢对5岁及以下儿童下手(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)。成人也可能患上手足口病并不知不觉传给儿童。

如何预防呢?

进入高发季,日常预防主要是要讲卫生,如勤洗手、少聚集、常通风,衣物、被褥、毛巾和尿布等应经常更换和在太阳下晾晒;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;奶具、餐具等要煮沸消毒;以及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、分享玩具、共用餐具、洗浴用品等,防止交叉感染。

另外,适龄儿童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。目前我国使用的手足口疫苗是针对肠道病毒EV71型的灭活疫苗,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EV71型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。建议6个月至5岁适龄儿童及早接种。

可能有小伙伴看到近日关于手足口病的热搜了,心里疑惑: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萨奇A6型引起,是不是打EV71手足口疫苗就没用了?

答疑来了!

首先,重视但不要惊慌,并未正式发布什么疾病预警。

近日,中疾控发布了相关研究的论文(下图),重点提到了通过柯萨奇A6型(CV-A6)的“VP1结构蛋白”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,结论可以简单理解为:CV-A6监测待改善(存在更多未检测到的样本,存在“暴发”风险。)

对于一般公众来说,应该如何理解这个结论呢?

不需要过度关注这个信息,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研究,目的是结合现阶段手足口病的病原体(肠道病毒,包括柯萨奇病毒、肠道病毒71型、埃可病毒等)的流行趋势,重点关注“重症占比高”且“非疫苗覆盖病原体”的潜在威胁。

这种持续进行病原学监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病原谱变化,提前为防病做好准备,包括预警、加强监测、开发药物、进行干预等;而对于一般公众而言“看看就好”,其他就是做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让适龄儿童接种EV-A71疫苗。

接种手足口(EV71)疫苗为什么依旧是必要的?(目前,覆盖CV-A6的多价疫苗研发还处于临床前阶段)。虽然EV71疫苗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,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。建议≥6月龄的宝宝,在流行季节前2月接种EV71疫苗,接种年龄越早越好,最好在12月龄前打完2针。

怎么识别手足口病?

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就要注意啦。

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-10天,平均3-5天。孩子会出现发热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还会在口腔、手、足、臀等部位黏膜、皮肤出现红疹或小疱疹。一般情况下,手足口病7天左右可以自愈,但也有很小比例发展为重症。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,请速速就医:

①持续不退的高热(体温高于 38.5℃ 三天以上);

②精神萎靡、嗜睡、不吃东西、有频繁恶心、呕吐;

③惊闹不止、烦躁不安、呼吸急促、心率增快、面色苍白(退热后也不缓解);

④肢体频繁抖动、惊跳,睡眠受到严重影响;

⑤头痛、眼球上翻、出冷汗、甚至惊厥发作。

手足口病传染性强

请大家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

外出“遛娃”做好防护哦~

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!点赞+分享~

*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非商业用途,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。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*

转载请注明来源:

江苏疾控(微信号:jscdcwx)

推荐阅读

去年买的防晒霜,今年还能用吗?

5-23

这届年轻人已经被痛风盯上了,这些治疗弯路可别走!

5-22

走,我们抓蜱虫去!